“不想社交,不回信息,只愿意独处”:你有间歇性冷漠吗?

2023-09-01 06:35:22 来源: 亦开怀说心理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资料图】

在某个阶段:

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不想参与任何群体性的社交,不想让人闯入你的生活,不想被人打扰;

你只想独处,躲起来,宅在家里,不允许别人突破你的边界。

整个人的情绪状态是:

偶尔烦躁,情绪低迷,失去欲望,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躺着。

这种状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持续的时间也不同。

有些人,一两天就好;

也有一些人,或许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状态。

这种“阶段性想独处,不想社交”的状态,被称之为“间歇性冷漠”。

而间歇性冷漠的本质成因:

对周围的人或事,过度共情;

导致你的内心感到疲惫,压抑,焦虑甚至是麻木。

钝感力增强,感知力降低;

于是,你只想逃离,缩回刺里。

-01

陷入“间歇性冷漠”,有哪些表现?

第一:情绪忽然低迷,不想参与任何社交

第二: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哪怕面对你最爱吃的食物,也无法对你产生什么吸引力。

第三:无欲无求,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打动你。

第四:情绪陷入“宕机状态”。

第五:无法共情,或者不愿意跟他人共情。

第六:不希望任何人闯入你的生活,对一切过度打扰你的人或事情,你都感到厌烦和焦虑。

第七:站在“旁观者姿态”,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人或事,仿佛你与他们不处于同一个时空之中。

第八:之前很爱笑,很外向阳光的你,忽然变得沉默。

……

以上,是间歇性冷漠出现时,常见的一些表现。

-02

间歇性冷漠的成因有哪些?

第一:过度共情后的情感疲劳期

有一个朋友,每天都会给你抱怨,吐槽;

只要他找你,一定是跟你倾倒负面情绪。

有一个朋友,每次给你发消息,势必是长语音;

看到铺满屏幕的,五六十秒的语音消息,你感觉一阵头大。

无论跟谁相处,你都下意识地“共情”;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将自己代入其中。

常常忧郁,常常悲伤,常常焦虑,又常常大笑;

在持续的情绪起伏跌宕中,身体里控制情绪的阀门,也会累的。

而这个时候,你就陷入了“情感疲惫期”。

第二:你到了“需要休息”的阶段

在长时间,高负荷的社交压力、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下;

人的意识,情感,内驱力等,都处于一个“崩溃的边缘”。

此刻,潜意识在提醒你:需要休息。

就像手机或电脑使用到一定强度,会逼着你“重启”。

没有人是永远能量充沛的,没有人能够永远共情;

人的情绪,情感,就像容器里的水;

用一点,就少一点;然后,再被灌满负面的信息。

久而久之,超负荷之后,你就需要休息。

第三:生活习惯被打乱后的生理反应

比方说:

你有“起床气”。

你没有睡够,或者你正做着美梦呢,就忽然被人吵醒了。

这个时候,你就处于沉默、愤怒的状态。

你很喜欢独处,但一群人赖在你家里不走了;

你很生气,但又没办法发脾气;

所以,只能采取冷漠、情绪消极的方法应对。

以上,就是间歇性冷漠的成因。

-03

陷入“间歇性冷漠”,该怎么办?

无论如何,都要接纳并尊重自己生理上发出的信号。

感到累,就休息;

感到烦躁,就停下来;

感到不舒服,就离开糟糕的圈子。

第一:学会拒绝,不必过度共情

无论对方是谁,只要提出了让你感到不舒服的要求,都应该果断拒绝。

因为对方要麻烦你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被你拒绝的准备。

你不是圣人,所以不必“凡事都共情”;

可以共情,可以理解对方,但不必将自己代入其中;

如果可以的话,请允许自己不想共情,不想理解。

“我不想听”

“我不想知道”

“我也很累”

“呵呵”

第二:提高你的“屏蔽力”

学会定期屏蔽外界的负面信息,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遇到的。

无论跟谁相处,都要设立属于你的边界感;

边界感以内,是你的私人空间,不允许他人随意进出。

比如:

偶尔逃离,不带手机,不跟任何人联系。

看书,开车去旅行,寻找适合你的放松方式;

屏蔽让你不开心的事情。

这些,都是很好的调节情绪方式。

话题:

你有没有“间歇性冷漠”的经历?

你是如何自我调节的?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