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刚满4个月,亏损已超25%!基金“好做不好发”也成伪命题了?

2023-08-31 17:53:4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投基Z世代,Z哥最实在。

基金圈流传一个规律:基金“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

意思是说,如果基金发行容易,那么基金经理就不太好管理,业绩不好做;而如果基金不太好发行,相对管理就较容易,容易做出业绩。


(资料图)

这个道理看上去不难理解,行情低迷的时候,往往基金不好发,但市场位置低,容易出业绩,反之亦然。

不过,今年“好做不好发”,可能会成为一个伪命题——因为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依旧普遍业绩惨淡。Z哥统计发现,今年已经出现了亏损超过25%的新基金,而该基金仅成立4个月。当然,也有极少数能赚钱的基金,但只有两只产品收益超过10%,其中一只还是投资北交所的产品。

先说说市场环境,今年权益类产品发行低迷。

据Wind统计,就混合基金而言,2020年成立混合基金583只,发行份额16144.66亿份;2021年是高峰期,共成立864只混合型产品,发行份额16869.75亿份。而2022年开始急剧下滑,仅成立483只产品,发行份额2757.28亿份。而今年以来,截至8月24日,混合型产品仅成立了243只,发行份额1221.53亿份。

再看股票型产品,同样2021年是高峰期,成立503只股票型产品,发行份额3740.25亿份。从2022年开始明显下滑,2022年成立290只产品,发行份额1591.57亿份。而8月即将结束,今年股票型产品仅成立182只,发行份额仅为822.97亿份。

而如果按照基金“好做不好发”的规律,那么业绩会相对不错吧,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为了印证这一规律,Z哥对今年成立的新基金的业绩进行了一下梳理,发现情况并不那么乐观。

今年以来,成立了243只混合型基金,其中33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截至8月24日)。在这之中,17只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不足1%;收益率超过2%的产品有7只;仅2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

而目前业绩领先的一只,收获了12.1%的收益。不过该产品并非投资沪深股市,而是投资北交所,规模0.31亿元。

另一只收益率超10%的产品,成立于3月10日,目前规模4.24亿元。在6月19日时,该产品最高收益率一度飙升到30%,不过此后一路回落。

再看股票型基金。今年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包括ETF)中,只有8只取得正收益(占比4.4%),其中多只产品为券商类ETF。

那么,新基金的亏损情况又如何?

就混合型基金而言,大量产品成立后亏损超过10%,其中有7只产品亏损超过20%,亏得最多的一只亏损25.81%。

股票型基金方面,今年3月成立的一只产品亏损26.97%,单位净值跌到了0.7303元。此外,还有多只产品成立之后亏损超过20%。

现在看来,基金“好做不好发”的规律,至少在今年是不成立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市场大环境是一方面原因,今年整个A股市场表现平淡,尤其8月份沪指向3000点整数关不断滑落,创业板指数更是创出2020年6月以来的新低。

其次,今年基金重仓股表现惨淡,新能源、医药、白酒等传统赛道均显著回调。市场能够有持续性赚钱效应的,只有上半年出现的“中特估”,以及AI人工智能两大板块。不过,今年4月、5月行情见顶,导致大量新产品高位建仓。

这里列举几只发行规模较大的产品,或许更具参考意义。

首先,华安景气领航,今年成立规模靠前的混合型产品,该产品成立于4月27日,A/C类份额合计超过50亿,截至8月24日亏损了6.75%。

这样的业绩,对于一只规模超50亿的产品而言,在今年的行情下算是不差了。而从该产品公布的截至6月末的持仓情况看,多只重仓股可能买在了高位。比如科大讯飞,通富微电、深科技A、福昕软件、兴森科技等。这些股票,都是上半年的热门股,结果新基金成立之后就追到了高位。

再举个例子,朱红裕管理的招商社会责任混合,今年4月26日成立,当时也募集了10多亿。今年成立以来,该产品亏了4%,算是规模较大且业绩相对较好的产品了。当然,这也与朱红裕不俗的投资能力有关。

从该基金持仓来看,基本上没有出现上半年的一只热门股。朱红裕表示,该产品在二季度中期成立,适逢A股和港股市场加速下跌之时,因此加快了建仓节奏,主要增持了港股互联网、计算机、家电、大众消费品、医药、轻工等行业。展望未来,朱红裕对2023下半年及2024年的权益市场审慎乐观,这种信心来自对国内库存周期基本见底和海外流动性环境逐渐改善的基本判断,也来自市场已经较为充分地预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最后总结一下,Z哥觉得,今年基金“好做不好发”的规律,确实被打破了。这与当前市场环境有最直接的关系,不论是传统基金重仓的赛道,还是上半年的热门赛道,凡是基金愿意去参与的个股,普遍没有太好的表现。而每天市场最活跃、涨停板出现的个股,往往都是小盘股,没有基金参与的公司。比如今年涨得最好的AI龙头鸿博股份,就没有一只基金参与。而有基金参与的其他AI个股,几乎都跌下来了。

这是今年市场风格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

所以,但愿“基金既不好做,也不好发”只是今年短期的、暂时的,或许熬过这个“冬天”,到了明年,基金的日子又会好过起来。

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