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如何“出圈”?

2023-08-22 09:56:14 来源: 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广州8月21日电(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徐浩)化橘红、广陈皮、阳春砂……广东南药资源种类丰富,中药材资源达2600多种,传统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99种,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7月至8月,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以“提升岭南道地药材和名优中成药大品种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为题开展专题调研。

“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岭南道地药材的内涵,二是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带着问题,调研组深入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摸实情、找问题、谋对策。

道地“广药”如何确保地道?


(相关资料图)

长久以来,中医药业一直有着“中医毁于中药”的忧虑。2017年3月,《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将八味岭南中药材列入立法保护,在全国尝了“头啖汤”。但更多的岭南道地药材面临资源枯竭甚至濒危,亟须“打捞”与保护。

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中药材源头质量的提升。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告诉调研组,目前广东省中药材的品种选育、规范种植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供应能力不足,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指导,中药材种植产业化程度也亟待提高。

在云浮市,调研组走访了云城区前锋镇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河口街道健康医药产业园等地,了解道地药材育种、规范化种植及当地中药企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广东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以园区和局部种植为主,种植规模尚未发展成区域式大规模业态,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张荣在调研后建议,从省级层面规划南药大片种植区域,打造更多中药地方名片,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从而支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7月28日,调研组来到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了解到香雪制药在全国布局了完善的道地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后,调研组连连点头,并进一步询问了药材的生产加工、流通仓储的细节。

“只有稳定的质量,才有好的疗效。中成药的质量,跟药材息息相关。”省政协常委、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辉建议扶持中药材使用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从产品出发,延伸到上游药材、种植生产加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中药材全产业链包含多个环节,横跨一二三产业,涉及中医药管理、农业农村、工信、商务、林业、质监等部门。广东省中药协会建议,以生产企业为抓手,由省级药监部门为主导,建立全省的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立高效的统筹管理和监管协调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岭南中药材规范化发展,强化中药材质量控制,从源头提升岭南中药质量。

“广药”如何走出去?

在广东,中医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广东中药消费市场全国第一,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占全国30%以上,有全国最大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破壁饮片生产企业,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东凉茶作为传统文化遭受冷落。究其原因是法规限制了凉茶产品不能宣传其功效,传统术语也不能用在产品宣传上,传承已久的部分配方也因部分品种含有非药食同源而不能再上市销售,以往路边随处可见的凉茶铺逐渐销声匿迹。”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康志英一语道出了部分“广药”的窘况。她建议,推动岭南特色药材、药食两用药在凉茶、汤膳、食品等大健康产品功效表述、使用的标准化,让老百姓了解什么时候用、如何用、用量多少、注意事项。

茂名市也向调研组反映,该市特色南药如沉香、橘红,未被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只能走药材销售一条路,且由于标准、品质和影响力等原因,极大地限制了特色南药的生产效益。对此,调研组认为,“药食同源”在融入百姓生活“治未病”方面优势明显,建议因地制宜制定出药食同源的使用方法,采用“负面清单”的管理办法,将药性较为剧烈或确有毒性的药物列入负面清单。

“中成药为我国特有医疗健康药品,其质量标准应具有中医药特色,现有的质量标准大多参照植物药的评价方法,应加强具有中药内涵的标准研究及制定,在中成药标准的制定上形成自主的‘中国标准’。”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实验室主任谭晓梅向调研组建议。

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键。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的制造企业,曾牵头带领各家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共同研制国家标准。

“标准的落后阻挡了中药海外市场的发展,我们迫切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药标准。”在一方制药调研时,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一方制药原董事长魏梅建议建立符合中药特色的中药标准,加强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化研究,深化生物评价法在质量标准化中的应用,协调处理中药标准与专利的关系。

广州市清平中药材市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交易枢纽、全球最大的贵细药材及参茸滋补集散地。在这里,调研组边走边看,并向商户仔细询问药材来源、经营情况、溯源机制等。不少商户纷纷反映,近期,中药价格普涨,多味中药材打破价格天花板,表面原因是资本涌入中药材领域炒作,深层原因是中药产业结构失衡。对此,调研组认为,要加强监管和市场调控,还要打通产业数据链,建立大数据中心,精准引导产销,促进中医药产业的长远发展。

标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