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凉:做能做的,做想做的!丨闵行情_环球快资讯

2023-07-01 11:34:50 来源: 今日闵行

北桥以北,是颛桥。

北桥与颛桥相邻,且都枕着沪闵路。


(相关资料图)

北桥是有故事的北桥,颛桥也是有故事的颛桥。

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季,我们邀请了北外田园高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鹤鸣颛溪》。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做能做的,做想做的》节选。一起跟着声音,看看吕凉老师与闵行的缘分以及他对闵行文化的所思所想……

采访吕凉老师的那天,是2015年12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他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半个小时。穿着棉马甲棉裤棉鞋的吕凉看着特别“居家”,连声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我在家写东西呢,把采访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猛地想起来已经过了时间,立马就赶过来了。”在随后的采访中,他又见缝插针道歉了好几次。

吕凉

位于闵行区颛桥文体中心的吕凉戏剧工作室宽敞明亮,我们欣赏着墙上他的剧照,边喝茶边聊起了天。采访轻松愉快,其间同事拍了几张采访照片,吕凉说,“发朋友圈可以,就别传播出去了,今天打扮得实在太难看。”完全没有名演员架子的吕凉,着实平民且可爱。

“说起来很惭愧”,是吕凉在我们聊天时常提及的一句话,我把它当作是艺术家谦虚的一种表现,事实是,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里,他的所思所想,让我们受益匪浅……

算得上很有缘,十年“偶遇”三次

说起来我与吕凉老师颇有缘分。2004年,我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实习,当时栏目制作的《民国遗案》系列专题片请来了吕凉做第一季的讲述人,在演播室的角落看着他讲述我参与制作的《诱拐还是私奔》,心想他的声音可真好听;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在《闵行报》担任记者,吕凉作为奥运火炬手接受了我的采访。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采访约在安福路上的上海话剧中心,吕凉很忙,这边有一个会议要开,那里有个剧本正在彩排需要他指导,但他还是非常客气地请我喝了两杯咖啡,利用间隙接受了我的采访。有时候无意间和媒体同行聊起吕凉,得到的评价也都是吕凉老师人很好,完全没有架子。

谈起以往种种,吕凉也直呼,看来,我们真的很有缘分。“以后工作室成立剧社,我们会常见面的。”吕凉说。

缘分不止于此,吕凉与闵行也颇有缘分。吕凉家原本在徐汇,与闵行梅陇一界之隔,2001年,他和爱人宋忆宁想购置新房,他们一路往西看了很多处房子,最后选中了位于颛桥镇老沪闵路的小区。“当时闵行已经名声在外,而且这个地方特别安静,没有那么多车,交通很顺畅。当然,还是夫人说了算,夫人说这里好,就好。”吕凉笑说。外界盛传吕凉对夫人体贴有加,看来果然不假。

2014年10月,吕凉工作室在颛桥镇文体中心正式落户,作为揭幕“礼物”,吕凉带着他的团队为当地百姓送上了两场《人在穷途》的公益话剧,“未来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要为闵行做的事情也有很多”。

说闵行没文化,这个我不同意

“说闵行没文化,这个我不同意。”吕凉表示。现实的情况是,闵行欣赏文化的地方确实不多,闵行住了很多的文化人,但是这些人的文化活动却都在市区。他们看戏到市区,听音乐到市区,这说明闵行这块土地上文化设施是不够的,这个问题在全市甚至是全国都很普遍。为此,作为市政协委员的吕凉经常在两会上呼吁。“颛桥文体中心的剧场已经挺不错了,但像城市剧院这样正规的大剧场,闵行区恐怕就这一个。”

他提出,文化可以成为产业,但不可能成为像石油、煤炭、房地产那样高效能的产业,可是房地就那么多,文化却是无限的,所以要做长远的东西。

吕凉主演契科夫经典话剧《万尼亚舅舅》

上世纪80年代,吕凉看了一篇关于剧院的文章,至今记忆深刻:某地开了个剧院,人们从四面八方跑来看戏。他们需要吃东西,要消费,于是乎在这个剧院周围有了咖啡馆、饭店、服装店、冷饮店、礼品店、鲜花店,这条街变得热热闹闹的。但是剧院老板不干了,他觉得那些商家都比自己赚钱多,于是干脆不演戏了,不如把剧院改换门庭,也去开服装店、饭馆、美容院……就这样剧院老板改行了。于是乎,剧院不存在了,这里逐渐变得冷落,没有人来了。

吕凉说:“这是我二十多岁时看的文章,那时候我还没有像今天理解得这么深刻,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带动了其他经济的增长。就像好莱坞的百老汇,伦敦的西区,都是靠文化带动商业的模式,闵行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戏剧教育过程中,吕凉惊喜地发现,很多原本较自闭的孩子参加戏剧小组后明显开朗多了,会表达了。“这是一种集体创作的职业,有一种合作包容精神,建立在彼此探讨争论的基础上,对个人的成长很有帮助,闵行有个80后自发建立的玛纳卡剧社也找过我讨论剧本,这说明,闵行热爱戏剧的人还是挺多的。”

“还是那句话,得好好琢磨琢磨:工作室能给闵行人带去什么实质性的快乐。这既是我们能做的,也恰恰是我们想做的。”吕凉如是说。

吕凉

吕凉,1957年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泰安,男,电影、电视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1978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86年调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参加影片《城市假面舞会》的拍摄,第一次饰演男主角罗汉,并获得第十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1987年在话剧《自烹》中扮演易牙。1991年7月,与奚美娟共同出演的小剧场经典话剧《留守女士》创造了连演168场的纪录。1994年3月,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95年1月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1998年9月,获得“佐临话剧艺术奖”。1999年5月开始担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助理。2000年10月,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2002年1月开始担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2010年4月,获得现代戏剧谷2010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男主角。

2013年10月,在闫妮、胡歌主演都市情感剧《生活启示录》中饰演于建国。2015年4月,友情主演都市情感剧《大好时光》,出演旗袍大师、男一号袁浩的父亲袁新华。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季,我们邀请了北外田园高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鹤鸣颛溪》。在《鹤鸣颛溪》里我们尽可能地收集、整理此地的风物、民俗和历史故事,同时也记录下一些曾经或现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车夫走卒,无论是过世的,还是健在的,他们是千千万万颛桥人的缩影。

6月1日起,第二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