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关公蟹总科—关公蟹科(中):平家蟹

2023-08-15 17:13:58 来源: 麟剑的人类史

关公蟹总科—关公蟹科(中):平家蟹

2.平家蟹属

平家蟹属(学名:Heikeopsis)是一个关公蟹科下的属,包含两个种:蜘蛛平家蟹(Heikeopsis arachnoides与平家蟹(Heikeopsis japonica)。平家蟹属目前较常用的学名是“Heikeopsis”,但在过去也曾使用“Heikea”这一名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蜘蛛平家蟹

蜘蛛平家蟹(学名:Heikeopsisarachnoides)是一个平家蟹属下的物种,由Manning与Holthuis在1986年首次描述并给出学名。蜘蛛平家蟹原产于日本,台湾亦有分布。蜘蛛平家蟹一般栖息在水下15-130米的沙中。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宽大于长,约为长度的1.08倍,背面凹凸中等,分区明显,颈沟明显但浅,鳃沟及鳃心横很明显,原胃区不具明显突起和隆脊,中胃区突出,鳃区膨大,每边具一横斜脊,心区甚凸,头胸甲背面除额区具稀少短绒毛外,其余光滑裸露。

额由一中央宽缺刻分2齿。内眼窝齿短而钝,外眼窝齿发达,细长,短于额,下眼窝齿短小,为外眼窝齿的1/2。

雄性螯足对称,短小,长节呈三棱形,背腹内缘及内侧面有短绒毛。腕节小,有短绒毛,其背缘和掌节背缘,均有一排短软毛,指长于掌,约为掌长的2.5倍,两指内缘有11枚齿。

前2对步足细长,无刺,长节瘦长,长为宽的6倍,腕节短于掌,掌节扁平,有不明显纵沟,指长于掌,具纵行隆脊,大部分背缘及1/2腹缘有刚毛,末对步足长节超越第3步足长节的1/2。

雄性腹部分7节:第2节具中央突起,第3节有一横排突起,第4节有中央突起,尾节短,宽大于长。

雄性第1腹肢细长,弯曲,末端有几枚几丁质突起。犹如合拢的人指。

②生活习性

栖息于15—130m的浅水砂底。

③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日本。

国内分布:台湾。

(2)日本平家蟹

日本平家蟹(学名:Heikeopsisjaponica),是一个关公蟹科平家蟹属下的物种。平家蟹背甲的纹路像是一张发怒的武士脸。来自《平家物语》中的传说称,源平合战身死的平家武士转世成为这种螃蟹,这种螃蟹因此得名“平家蟹”。平家蟹原生于日本,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地亦有分布。

①特征

平家蟹生活在潮间带到水深130米处之间的沙底。平家蟹有一对螯足、四对步足,其中前两对步足瘦长,第二对步足比第一对长,长节边缘长有细颗粒与短毛;而后两对步足位于背面,相对短小、有短绒毛。雌蟹的螯足比雄蟹小。平家蟹背甲的宽比长略大,形似发怒的人脸,覆盖有密集短毛。

一种说法认为,背甲酷似人脸的平家蟹是因为存在人工选择的作用而出现的。这一学说认为,当地的渔民在捕捞时,如果看到捞到的螃蟹背甲形似人脸,便会联想到有关坛之浦之战的不祥传说。因此,害怕恶灵附身的渔民会将捕捞到的平家蟹之丢回水中,长此以往,平家蟹得以逃过人类捕捞,由此繁衍兴盛。但也有学者反对这样的说法。反对的理据主要有:已发掘出有酷似发怒人脸背甲特征的平家蟹化石,说明这种特征早已存在;平家蟹以及一些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在日本海域以外也有酷似发怒人脸背甲特征存在;平家蟹体积很小,本身就不适合食用。

②分布

平家蟹分布于日本、中国、韩国、越南,原生于日本。中国的平家蟹分布于东海、黄海、渤海,以及南海海域。

③文化

因平家蟹的背甲酷似发怒的武士脸,因此日本传说中将平家蟹与坛之浦之战中落命的武士相联系。《平家物语》中的故事称,源平合战中平家与源氏的军队在坛之浦大战。坛之浦大战以源氏大胜、彻底击溃平家势力、奠定镰仓幕府根基告终,而平家的大量武士在此战中坠海丧命。丧命的平家武士亡灵转世后成为了背甲酷似发怒人脸的平家蟹。

3.仿关公蟹属

伪装仿关公蟹(学名:Dorippoidesfacchino),关公蟹科仿关公蟹属的一种蟹类。

(1)形态特征

头胸甲宽而短,中部扁平,侧面和后部甚凸,分区显著,颈沟深而连续,但雄性年幼个体及雌性个体的颈沟不明显,中部中断。背面除额区和鳃区有颗粒外,其余均光滑。额宽,中央具一“V”形缺刻,分成两个锐齿,内口沟隆脊由背面可见。内眼窝齿钝圆,外眼窝齿锐长,腹眼窝齿也锐长,但突出于额齿的末端。前侧缘向外斜直,后侧缘向外呈弧状突出,后缘呈波纹状。

雄性螯足近于对称或不对称,对称者其两螯末两节的形状、大小相似,不对称者则大小悬殊。长节呈三棱形,有短软毛,内、外侧面光滑无毛。较大螯足的掌部十分膨肿,宽约为长的两倍(沿内部测量),表面光滑无毛,内侧面末端具一突起。两指光滑无毛。可动指长于不动指,内缘有钝齿,两螯近于等长者,其掌部背缘及可动指基部背缘有短毛,掌部内侧面无任何突起。

前两对步足侧扁,除指节裸露外,各节的后缘有短绒毛。末两对步足短小,位于近背面,除指节外,密具短毛。

雄性腹部略呈长梨形(第2至第5节愈合,但节线清楚),尾节长三角形,雌性腹部宽大,近卵圆形,末端宽于基部,尾节呈半圆形。

雄性第1腹肢粗壮,基部具一圆叶,基部4/5粗壮,末1/5突然变窄,几丁质突起呈薄片状,基部宽而卷曲,末半部呈丝状。

(2)生境与习性

大量标本采于南海及北部湾,水深6—69m的近岸水域,底质为粗砂或砂质泥,从1月至10月都有抱卵的雌蟹,但以4月为最多,这种蟹常用末两对步足钩住伸展海葵置于背部,用来伪装保护自己。

(3)地理分布

国外分布: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阿拉伯湾。

国内分布:东海、南海。

4.新关公蟹属

熟练新关公蟹(学名:Neodorippecallida)是关公蟹科新关公蟹属的一种动物。小型种。

(1)形态特征

头胸甲十分扁平,雄者比雌者明显,长度大于宽度或长宽相等,表面光滑不具突起或刺,颈沟、前颈沟和鳃心沟均较深。眼窝后部沟不明显,前侧缘不具突起或刺。额突出,有两枚宽钝齿,远超出外眼窝齿。内口沟隆脊短于额,背面不可见,眼窝后缘具明显缺刻,但无齿,外眼窝齿钝,下内眼窝齿较外眼窝齿小而钝。

发育好的雄性螯足不对称,右螯足较左螯足大,掌节膨大,其内缘显著突出,与不动指内缘形成一个凹角,可动指的长度约为不动指的2倍,具一深纵沟,雄性左螯与雌性的相似,掌节不膨大,指节长度约为掌节背缘长度的两倍。

前两对步足瘦长,以第2对为最长,长节长于头胸甲,其长约为宽的5倍,腕节稍短于掌节,边缘无毛,前节与指节等长,边缘有毛,背、腹面均具一条纵行中央沟。末两对步足短小,具短毛,位于近背面。雌性前两对的掌节和指节均具长毛,末两对也具短毛。

雄性腹部突起不尖锐,每一节均具中央纵脊,两边低洼,唯有第3节大而膨大,两边膨大,中间凹。

雄性第1腹肢基部膨大,末2/3瘦长,向内弯曲,末端具一圆叶和两枚细长的突起,前者在外,后者在内。

(2)生活习性

本种栖息于潮间带小水池,也生活于浅水泥沙或泥质砂海底,水深36—46m,这种蟹在红树林沼泽地最常见,它们常用两对步足的指节钩住1片贝壳或1片红树叶置于背部,来保护自己。

(3)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国外分布: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及红海。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